TO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物理学院2011年大事记

 

 

2011年1月5日,学校评审2011年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人选,物理学院申报的邵明、谢锦林、王宇3人获得通过(全校通过22人)。

2011年1月7-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个重点项目组联合举办“原子分子多体关联动力学”学术研讨会在黄山市举行。会议由近代物理系承办,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所、吉林大学、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2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2011年1月11日,物理学院召开行政管理人员年终总结座谈会,执行院长刘万东、党委书记叶邦角、副院长张杨参加了座谈。

2011年1月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物理II处蒲钔处长,就基金申请中新举措等内容,与我院教师进行了座谈。

2011年1月12日,物理学院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执行院长刘万东主持,40余位青年教师参加。

2011年1月13日,学校举行唐仲英讲席教授聘任仪式,物理学院曾长淦教授获聘唐仲英讲席教授(全校共4位)。

2011年1月14日,美国Lehigh大学欧阳新乔教授来访并与物理学院相关教授进行座谈,副院长尹民、叶邦角参加了座谈。

2011年1月15日,“交叉学科物理教程编写组”在物理学院召开第二次会议,程福臻主持会议,校长侯建国、副校长陈初升、校出版社社长郝诗仙及编写组成员与会。

2011年1月15日,学校召开人才引进委员会会议,共讨论通过引进“百人计划”人才11人、教授3人、特任教授6人、副教授17人。物理学院申报的彭海平以“百人计划”引进,段昌奎以教授引进,罗习刚、张一飞、兰涛、陈巍等4人以副教授引进。

2011年1月16日,安徽核学会青年论坛在近代物理系举行,物理学院王群教授主持会议,物理学院副院长、核学会副理事长叶邦角教授到会并致辞。

2011年1月17-18日,物理学院召开了2010年度总结教授大会,近50名教授参加了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郭光灿院士主持会议,执行院长刘万东作了物理学院年度总体工作报告,通过投票评选了“物理学院2010年度十大科研进展”并颁奖,会议重点讨论了基础课教学及学院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2011年1月18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开展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在京揭晓。其中,“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成果由我院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完成;“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成果,我校粒子科学与技术中心RHIC-STAR合作组成员唐泽波博士是主要贡献者之一。

2011年1月19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局和科学时报社共同主办,557名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中国科大与清华大学联合小组完成的“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1年1月23日,科技部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考察专家组一行5人对我校申报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大部)进行了现场考察。

2011年1月25-28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日本大阪大学羽原英明(HABARA, Hideaki)副教授来访并作题为“Transportation of fast electrons inside low density foam material”的学术报告。

2011年1月27-29日,应中科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的邀请,美国夏威夷大学Gary S. Varner教授来校访问。

2011年1月,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李永平教授退休,博士生导师返聘。

2011年2月18日,等离子体物理学科蔡辉山、王少杰、李定等人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发表论文(PRL 106, 075002, 2011),报道在高能离子对撕裂模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结果。

2011年2月21日,物理系新引进的副教授罗习刚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凝聚态物理学科点。

2011年2月21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副教授兰涛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

2011年2月22日,物理系新引进的教授段昌奎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凝聚态物理学科点。

2011年2月24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STAR相对论核核碰撞物理研究与飞行时间探测器研制”在通过专家验收,汪晓莲教授代表课题组向专家组做了汇报。

2011年2月26日,物理学院研究生会进行换届选举,申屠国樑当选为新一届主席,李龙科当选为执行主席,徐腾、关欢、田金增等3人当选为副主席。

2011年2月28日,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新引进的副教授陈巍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光学学科点。

2011年2月,物理学院办公室科研秘书刘坚高级工程师退休。

2011年2月,物理系高级工王业海师傅退休。

2011年3月1日,校长侯建国、副校长陈晓剑来物理学院调研学院规划工作。

2011年3月1日,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物理学院“985工程”中长期规划报告,侯建国校长、陈晓剑副校长等应邀出席。

2011年3月3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文,下达审核增列的一级学科学位授权名单。我校天文学获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授权,光学工程获一级学科硕士点授权。

2011年3月6-7日,学校组团赴浙江大学调研人事工作,执行院长刘万东参与调研。

2011年3月7日,校党委书记许武来物理学院调研基层党建及学院创先争优工作。

2011年3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汲培文来近代物理系考察调研,就粒子物理与核物理、理论物理等学科发展与相关教授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1年3月9日,物理学院邀请校心理教育中心主任孔燕教授,为2010级研究生作题为“如何拥有好心态”的报告。

2011年3月10日,中组部副部长李智勇一行来学校作专题调研,参观了包括物理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在内的科研基地,并与我院“千人计划”学者赵政国、潘建伟教授等进行了座谈。

2011年3月10日,应理论物理学科点邀请,美国雪城大学物理系Alan Middleton教授来访并作题为“Fast Algorithms for Slow Materials”的学术报告。

2011年3月11日,上海微系统所党委副书记俞跃辉研究员,信息功能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谢晓明研究员等一行4人应邀访问物理学院,谢晓明作了题为“铁基1111超导体的高效制备技术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1年3月17日,科技部在我校隆重举办“核聚变能发展研究人才工作会议”,会议宣讲了有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以及中核集团公司联合下发的“磁约束聚变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指导意见”,成立“磁约束聚变堆总体设计组(筹备)”。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中科院副院长詹文龙、安徽省副省长倪发科,以及相关部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成员、ITER国内项目负责人、相关高校负责人等200多人参加会议。

2011年3月18日,物理学院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工作结束。共提交各类基金申请书115项。其中申请杰出青年基金项目9项,重点、重大项目11项,面上项目61项,青年项目34项,共申请研究经费10352.8万元。申请项数及经费总数再创新高。

2011年3月15-18日,由物理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研制的全数字束流位置测量系统原理样机,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束测控制部通过验收。

2011年3月21日,学校授予董银锋等653名学生2011届校优秀毕业生称号。物理学院贺亮、董安坤、刘昊、刘晓戈、朱刚毅、诸葛慧婷、魏达、姚志明、冷荣军、李玉剑、董健、孔旭、冀伟田、尹春艳、张少华、董春华、陈文翔、王昊宇、曹杨、徐智磊、李锐、苏湛、白武斌、张金硕、王海鹏、刘飙龙、郑乐、李聪丛、方馨、杨欢、谌诗洋、余国栋、王恩赐、王明磊、潘瓒、田凯文、闫寒、张鹏、石思远、许良、唐亚国、叶萌、赵炆兼、王硕、黄远、李东东、万骞、王志强、寇永元、李玉高、彭茜、蒋成颍、刘荣华、侯莹、刘秉策、苏纪娟、蒋文奇、刘加丰、张飞、郝颖萍、杨涵新、刘润然、许业军、封常青、谭一鹏、赵恒、王友燕、徐生年、刘门全、王小蕾、林志荣、陈金彬等72人获此殊荣,其中贺亮、董安坤、刘昊、刘晓戈、朱刚毅、诸葛慧婷、魏达、姚志明、冷荣军、李玉剑、董健、孔旭、冀伟田、尹春艳、张少华、董春华等16人同时获得安徽省双优毕业生称号。

2011年3月24日,美国费米实验室“Fermilab Today”专栏报道近代物理系韩良教授领导的D0课题组在有效弱混合角精确实验测量方面做出的重要成果。

2011年3月25日,王俊贤教授荣获“第十二届安徽青年科技奖”。

2011年3月25日,徐宁教授领导的软凝聚态物理实验室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发表论文(PRL 106, 125503, 2011) ,报道在无定形系统的Jamming研究中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2011年3月28日,学校发文表彰2010年度考核优秀教职工。物理学院陈永虎、金西、王俊玲、刘磁辉、魏海利、何海燕、王晓平(以上物理系),王群、陈银华、陈向军、陈凯、朱晓东、刘国柱、丁桂军、陈志、梁昊、宋克柱、张仁友、鄢文标、孙勇杰、赵雷、孙婵娟(以上近代物理系),袁业飞、孔旭、林宣滨、陆山(以上天文学系),张斗国、李传锋、许立新、张永生、郭国平、涂涛、朱咏梅(以上光学与光学工程系),蔡敏、甄素贞、张宏昌、张增明、陶小平(以上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李宏、李业龙(以上院办公室)等40人受到表彰。

2011年3月29日,科技部下发《关于组织制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通知》(国科办基〔2011〕20号),批准“杂交水稻”等49个实验室立项,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列。

2011年3月30日,物理学院召开基础课程组组长联席会议,讨论部署进一步加强课程组队伍建设、扩大课程组职能等措施,执行院长刘万东、副院长尹民以及基础课课程组组长共18人参加了会议。

2011年3月30日至4月1日,“STAR缪子探测器建造和相关物理研讨会”在近代物理系举行,来自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UT Austin大学、Rice大学、East Carolina大学以及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的2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2011年3月30日至4月2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研究所李立新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Inferring the Inclination of a Black Hole Accretion Disk from Observations of its Polarized Continuum Radiation”的学术报告。

2011年3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蔡敏实验师退休。

2011年4月2日,科技部发文(国科办基〔2011〕20号),公布“杂交水稻”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设的“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列其中,正式进入申请建设阶段。

2011年4月3日,力学课程组召开教学研讨会,课程组成员10余人参加会议。

2011年4月5-6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国家天文台王益萍研究员应邀来访并作题为“利用高红移类星体吸收线系统研究星系形成”的学术报告。

2011年4月8日,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主题为“未来动力之源”的第五期研究生学术茶话会。

2011年4月9日,物理学院光学、原子物理学课程组联合召开教学研讨会。

2011年4月11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苑震生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原子分子物理学科点。

2011年4月11-13日,应天文学系邀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天文系莫厚俊教授来校访问。

2011年4月13日,物理学院举办学生代表座谈会,学习讨论习近平视察科大重要讲话精神。

2011年4月13-16日,应“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中科院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费米加速器国家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吴进远来访。

2011年4月14日,物理学院召开本年度第一次人才引进答辩会,通过以“百人计划”引进黄光顺博士,以副教授引进朱莹春博士、唐泽波博士,报学校审核批准。

2011年4月15日,物理学院启动2009级本科生专业学科介绍。

2011年4月18-19日,中国科学院“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重点实验室2011年年会在中科院高能所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原子能院核物理所、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美国华盛顿大学以及重点实验室高能所部、中国科大部的100多位国内外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参加了本届年会,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建设处周文能处长应邀出席。实验室副主任安琪教授主持开幕式,学术委员会主任、高能所所长陈和生院士致开幕词。

2011年4月24日,校党委书记、党校校长许武在理化大楼西三报告厅给2011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校(东校区)学员授课,物理学院分党委书记叶邦角主持。

2011年4月24日,Nature期刊报道了RHIC-STAR国际合作组探测到氦核反物质粒子的重要成果,这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重的反物质原子核。我校是RHIC-STAR国际合作组的成员单位,2006级研究生黄柄矗是这次发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2011年4月28日,物理学院聘任刘磁辉、兰涛、段开敏、王春成等4人为2011级本科新生班主任,魏海莉、崔宏滨、蔡辉山、孙金华、吴玉椿、张斗国、张孝东等7人为2011级研究生新生班主任,汪成友、戴宇生等2人为2011级代培研究生班主任。

2011年4月29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12人博士学位、28人普通硕士学位。物理学院孙艳军、汪忠、李志超(以上近代物理系)等3人获得博士学位,朱志成(物理系)、吕凡(光学与光学工程系)2人获得硕士学位。

2011年4月29日,应物理学院邀请,王鼎盛院士来访并作题为“磁性物理研究和信息存储技术的革命”的学术报告。

2011年4月,物理学院天文学系校友缪海兴博士荣获2010年度国际引力波委员会博士论文奖。

2011年5月3日,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快电子学领域中若干前沿技术研究”中期研讨会在近代物理系召开,项目负责人安琪教授主持会议,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近代物理所和近代物理系的参研人员近50人参加了会议。

2011年5月6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彭海平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11年5月9-1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天文台共同主办的“WSO设备设计进展状况及科学目标研讨会”在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大、国家天文台、上海天文台、云南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西安光机所、广州大学、中科院高能所、天津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南京天光所等单位3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程福臻教授主持。

2001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揭牌仪式在济南举行,我校是该中心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

 

2011年5月16日,物理学院举办“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院副院长屠兢、物理学院副院长叶邦角、评审团教授袁业飞、金革、王沛、王安民、王冠中、张永生、张增明以及来自物理学院和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70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本届论坛。

2011年5月16日,学校授予吴杨庆祥等149位同学第一届兴业责任奖学金,物理学院贺亮、刘飙龙、黄月新、李东东、黄晓霞、李大光、惠杰、鲍宗杰、何柯达、师中华、陈美娜、王秀霞、卫子安、刘宇、范欢欢、徐卫青、粟待钦、曹钧杰、曹坤等19人获此殊荣。

2011年5月19日,《中国教育报》以“教授何以治学:高校‘最牛大学学院’考察报告”为题报道物理学院。

2011年5月20日,物理学院篮球队获2011年学校学生篮球赛季军。

2011年5月22日,学校召开人才引进委员会会议,共讨论通过引进“百人计划”学者3人、教授3人、特任教授3人、副教授6人。物理学院申报的以“百人计划”引进黄光顺,以副教授引进唐泽波获得通过。

2011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公布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共314人。物理学院赵政国、潘建伟、陈仙辉等3教授入选。

2011年5月23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国家天文台詹虎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Rees-Sciama效应和前景大尺度结构对星系红移的影响”的学术报告。

2011年5月24日,《科学时报》以“不遗余力育‘树型人才’”为题报道物理学院。

2011年5月24日,科技部召开“国家磁约束聚变专家委员会”换届会议,物理学院李定教授、秦宏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2011年5月25日,“我与大牛面对面”系列交流活动—周冰、赵政国教授访谈在水上报告厅成功举办,校党委副书记鹿明、校团委书记朱东杰等应邀参加。

2011年5月28-29日,由中国极地天文中心和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主办,天文学系承办的“南极KDUST光学红外望远镜天文科学仪器与保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来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天光所,国家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上海天文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的40余名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际知名专家王力帆、葛健等主持。

2011年5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王晓甫教授退休。

2011年6月1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浙江大学陈骝教授及意大利ENEA聚变研究所F. Zonca博士来访。Zonca博士作了题为“Zonal structures and fast particle transport in burning plasmas”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2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上海天文台刘庆会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甚长基线干涉(VLBI)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2-4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美国威斯康星大学John Sarf教授、日本京都工学院Sadao Masamune教授专程来访,与相关人员讨论我校拟建造的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装置KTX的物理目标及设计方案。

2011年6月4日,学校举行研究生奖评审会,物理学院姜鹏、罗晓峰、荣星、王双、浦实、林春山、林志荣、董春华、李志超、赵沧、王景荣等11 位同学获中科院院长奖资格,其中姜鹏、荣星2 位同学获院长特别奖资格(全校共10 位),其他9 位同学获院长优秀奖(全校共60 位);张少华、张胜利、胡祖权、张海峰、侯莹、田启国、韩筱璞、苗荣欣、张传超等9位同学获朱李月华奖资格。

2011年6月4日,学校研究生院在天津组织“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会”,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吸引了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400多名本科生参加,物理学院潘建伟、袁业飞、赵瑾等3位教授参加活动。

2011年6月5日,《文汇报》以“为大一新生上课,是莫大荣耀”为题,对物理学院基础课教学活动进行报导。

2011年6月6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美国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Masaaki Yamada博士来访,并作了题为“Physics of magnetic reconnection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7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南京大学天文系彭秋和教授来访并作题为“宇宙暗能量问题质疑”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9日,物理学院首次使用网络视频答辩系统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答辩人董克攻同学,导师王晓方教授,刘万东教授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

2011年6月9日,物理学院党委和近代物理系2009级硕士生党支部获选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杜江峰、袁业飞、孙腊珍、彭新华等4人获选优秀共产党员,习亚昆、张增明获选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1年6月10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邀请,2011年欧洲物理学会Alfven奖得主,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Patrick Henry Diamond 教授来访,并作题为“自发旋转和环向动量输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11日,学校研究生院在广州组织“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会”,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吸引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高校500余名本科生参加,物理学院叶邦角、陈仙辉、陈向军等3位教授参加活动。

2011年6月13日,应理论物理学科点邀请,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周海军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从圈图展开观点推导统计模型的平均场空腔方程”的学术报告,邓友金教授主持报告会。

2011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在南京主持召开了由紫金山天文台承担的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器预研究”验收会,通过项目验收,作为重要合作成员,物理学院许咨宗、安琪教授分别作了BGO量能器和电子学相关技术报告。

2011年6月16日,根据学校相关标准及物理学院教员具体情况,物理学院完成了新的教师岗位认定。人事关系在物理学院的教职员工共232 人。教师岗位共179 人,其中教学科研岗145 人、教学岗34 人;支撑岗位33 人,其中公共支撑岗19 人,实验室支撑岗14 人;管理岗20 人。

2011年6月17日,物理系徐宁教授与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Daan Frenkel教授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物理天文系Andrea Liu教授合作,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期刊上发表论文(PRL 106, 245502, 2011) ,报道在势能图景的统计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

2011年6月18日,华盛顿卡内基研究院地球物理研究室查长生教授应物理学院固体微结构研究室的邀请来访,并作了题为“Basic supporting off-line laboratory for integrated synchrotron high pressure research”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18日,学校研究生院分别在长春和兰州组织“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会”,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吸引了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700余名本科生参加,物理学院韩正甫、朱林繁、赵瑾等3位教授参加活动。

2011年6月21日,中科院近代物理所副所长徐瑚珊一行来访,讨论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合作。

2011年6月22日,学校召开教师资格认证会,物理学院朱青峰、祝巍、赵伟、王宇、王慧元、任希峰、周幸祥等7 位新引进教员通过资格认证(全校共44 人)。

2011年6月24日,Science期刊以“量子色动力学相图的标度”为题,发表了近代物理系2008级博士研究生罗晓峰与美国、印度科学家合作的研究成果。

2011年6月24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副教授唐泽波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核与粒子物理学科点。

2011年6月24日,应天文学系邀请,美国巴特勒大学韩先明教授应邀来访并作题为“用小型天文望远镜测量光变”的学术报告。

2011年6月25日,学校研究生院在沈阳组织“科学家全国巡回报告会”,进行招生宣传,活动吸引了东北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800余名本科生参加,物理学院林子敬教授参加活动。

2011年6月25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1862人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物理学院共有260名同学获得学士学位,其中物理系76人、近代物理系123人、光学与光学工程系49人、天文学系12人。学位获得者名单如下:李昂、郭宏礼、李博超、王凯、朱刚毅、王硕、陈立、李泽源、刘哲、陈凯、王明磊、张金硕、刘兴华、李莎、何皞如、吴元军、黄海阳、潘峰、费再瑶、李华、王丹、徐才志、陈文翔、赵兆、刘飙龙、王海鹏、肖瑞、陈奎、王骏杰、汤驰、吴云、张日晨、杨亚飞、周为民、张潭、石思远、万相、陶然、叶萌、王一飞、史斌、王琦、刘晓戈、包鹏飞、韩逸、胡康、宫俊波、张伟、伍旸、谢璐、陈啸、李俊文、张子凌、谭洪兴、田凯文、尤杰、孙阳、江淼、彭茜、袁弘渊、屈直、常厚臣、赵炆兼、寇永元、魏达、汪淏田、黄曦、冯天力、赵金玉、吴冯成、李昭辉、杨超斌、夏轶、苏湛、杨宁、沈川江、李才华、王志强、李超、陈宽达、徐凯、刘欢欢、温哲、秦秦、金鑫、胡继晗、李泽鹏、后昌涛、王相文、曹杨、鲁楠、周维政、杨欢、胡维、叶景鑫、潘叶峰、孙健、杨志栋、崔科晰、贺亮、王婷婷、钱晟、白武斌、申骜、宋弘烨、谷冰川、王昊宇、刘裕飞、孙维佳、魏逸丰、陈一阁、曹靖、陈旭、唐鹏毅、董安坤、杨雨萌、欧龙武、张文耀、覃延广、么志远、李辰、杨勇、胡延隆、吴军、李维、高翔、施钧亨、诸葛慧婷、罗明诚、王夏鸣、顾家华、李杨、袁超、王照琪、方馨、李唤、林志生、张惠寿、王震、王果、刘昊、彭威、谌诗洋、郑乐、蒋鹏、齐钰博、王 江、闫寒、林竞波、高明、成俊义、汤一珂、郑振、张鹏、郭珂、康旭、潘瓒、冯虹瑛、颜华、顿志凌、黄月新、刘羽飞、赵现东、李宇怀、陈锟、曾哲、谭天、周礼、戴宗良、刘钦、张正桥、林晓、闻人丹杰、崔波、潘金云、李东东、陈强、黄远、张尚舜、张鹏飞、任益充、张冲、王闻迪、李玉高、阳马生、万骞、沈文博、甄一政、张朝东、谢佳雯、谢晓宜、宋坤骏、李梦达、熊炼、刘海伟、李岩、陈龙、许建伟、唐亚国、崔文平、徐智磊、马啸、何维、吕建伟、王恩赐、毕达、孙鹿鸣、李锐、骆初嘉、萨山别克·哈孜肯、Gleniese Eulamae McKenzie、黄力、彭鹏、姜丽榕、周丰伯、龚韬、胡翔、方伊、梅理、韩海啸、彭裔耕、黄果、孙轶玮、王昕、丁立、林健、汤懋龙、晋凯、余国栋、章程、沈宇飞、缪晓斌、周鹏程、余乐、李聪丛、曾翔昊、邓天琪、赵洸铭、王书路、宋大雷、范晓东、余宏升、阮琦锋、郭鑫、刘玉斌、许良、南岳、王茜、李琨、韩天一、王晓晖、王凯、朱敏杰、吴疑、喻灵琳、林欣、邓光伟、胡凌汛、王春鹏、杨志军。

2011年6月25日,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决定授予435人博士学位、1208人硕士学位。物理学院李兵、张俊良、公茂刚、刘毅、胡流森、侯莹、于晓辉、宋洪治、刘秉策(以上为物理系)、张寿彪、朱晶、郭卫锋、闫新虎、刘建党、孙敏、蒋文奇、印娟、张飞、蒋峰建、浦实、荣星、董莹、李毅人、王澎、张海峰、史冬梅、林春山、许业军、刘润然、李玉剑、贾春晓、吕敏、孙舵、杨涵新、马佩杰、刘宁、罗晓峰、郝颖萍、胡祖权、董克攻、郝新军、董健、马毅超、曹喆、封常青、袁海龙、晏骥、孔阳、宋昴、张松斌(以上为近代物理系)、郑睿、汪林俊、林功伟、张胜利、易明芳、陈国梁、董春华、张韦韪、陶俊、林志荣、陈俊学、彭亮、王双、陈聪、徐晶、王小蕾、唐建顺(以上为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姜鹏、刘门全、张少华(以上为天文学系)等70人获得博士学位,曹凡、张向国、王健、万贤杰、吴斌、曹雪琴、蒋成颍、冷荣军、孙彬、时丙才、穆鑫(以上为物理系)、姜志伟、解子亮、肖之昊、庄勇、兰迷香、孙伊、吴广、郑睿、冀伟田、朱进贤、任林茂、王友燕、魏来、翟羽佳、赵恒、尹春艳、高原、黄姗姗、刘鹏、方彬(以上为近代物理系)、刘庆、费腾、李志峰、陈金彬、陈嵩(以上为光学与光学工程系)等36人获得硕士学位。

2011年6月27日,严济慈物理科技英才班的72名学生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进行为期二周的暑期科研实习。

2011年6月28日,物理学院举办“光辉历程—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分党委书记叶邦角教授、中共老党员代表韩荣典教授、汪晓莲教授、各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及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

2011年6月30日,物理学院召开本年度第二次人才引进答辩会。通过以特任副教授引进赵雷、刘阿娣、荣星、姜鹏、顾春等5人,报学校审核批准。

2011年6月30日, 空间暗物质卫星项目第九次合作组会议在近代物理系召开,近代物理系的安琪、许咨宗、汪晓莲、刘树彬等教授,以及来自紫金山天文台、北京高能物理所、兰州近代物理所等合作单位的成员参加了会议。

2011年6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工程师孙晴调离。

2011年6月,向守平教授主持的课程“认识宇宙”入选教育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计划(全校共5门)。

2011年7月2日,学校举办1986级校友返校活动,纪念毕业20周年。活动期间,物理系862 校友筹集86.2万元捐赠母校。

2011年7月3-20日,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应邀来我校讲授《射电天文导论》课程。

2011年7月4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日本大阪大学高部英明教授来访并作题为“Astrophysical Collisioless Shock and Origin of Cosmic Ray, its theory and simulation, and the experiments with large-scale lasers”的学术报告。

2011年7月4日-8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上海天文台史习珩博士来访并作题为“高分辨率类星体光谱中金属吸收线的自动搜寻和证认”的学术报告。

2011年7月6日,科技部发布ITER专项2011年度国内研究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物理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建议的“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位形研究”项目位列其中。该项目主要目标是建^造**场箍缩环形磁约束实验装置KTX,加速培养高温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物理人才。

2011年7月7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代表团来物理学院进行调研。

2011年7月12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副教授张一飞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11年7月15日,由院学术委员会及部分院外特邀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2011 年物理学院青年创新基金申请进行评审,罗习刚、张一飞、任希峰、孙勇杰、曹平、郭磊、刘阿娣、姜鹏、王中平、封常青、刘明辉、余羿、许金时、康学亮、钟敏成等15 人获得资助,总额度220 万元。

2011年7月18-23日,校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大2011暑期夏令营”,物理学院、化学学院与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物理化学分营共170人,夏令营旨在加强我校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相关院系的联系,促进外校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大,了解当前国际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

2011年7月19-22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薛永泉博士来访并作题为“活动星系的生态学:来自星系深度巡天的结果”的学术报告。

2011年7月25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存储环外靶实验第一次合作组会议在近代物理系召开,来自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近代物理系的陈宏芳、安琪、唐泽波等10余人出席会议。

2011年7月26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天文系张骏博士来访并作题为“A Robust Cosmic Shear Measurement Method”的学术报告。

2011年8月3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黄光顺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点。

2011年8月5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1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名单,共有199位申请人获得资助,物理学院王群教授、陈增兵教授名列其中。

2011年8月6-15日,由国家基金委资助,物理学院举办了天文与粒子物理研究生暑期学校,暑期学校选拔招收了60名高年级高校学生,邀请了国内外多名专家作了相关领域前沿进展报告。

2011年8月8-10日,物理学院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会议在黄山市召开,大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刘万东教授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79个单位的470余名代表参会,提交论文351篇。

2011年8月8-11日,天文学系召开“天文英才班工作会议”,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甘为群、上海天文台副台长廖新浩、天文学系等共建单位相关领导参加会议。

2011年8月14日,学校2011级本科新生入学。物理学院2011级共有本科新生291人,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男生262人、女生29人。

2011年8月17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确定“设立试点学院,开展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学校经过争取,成为首批设立“试点学院”学校(共16所),学校决定将物理学院作为试点学院。

2011年8月,近代物理系1990级校友平源博士获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2011年度Katherine E. Weimer奖。该奖每三年颁发一次,用于表彰在等离子体科学领域从事研究工作不超过10年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女科学家。

2011年8月24-25日,执行院长刘万东代表物理学院参加“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举办的“试点学院院长交流会”。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教育部原副部长周远清、吴启迪等参加会议,讨论交流设立“试点学院”的基本思想、原则及措施。

2011年8月,原理学院党委书记习亚崑研究员退休。

2011年9月2日,2011年度教师单项奖评审结果揭晓。汪晓莲荣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张永生获“王宽诚育才奖”一等奖,杨建明获“王宽诚育才奖”二等奖,张宪锋获“张宗植青年教师奖”。

2011年9月3日,物理学院召开2011级研究生迎新会,院长欧阳钟灿等院系领导、院士及导师代表出席。物理学院

2011年入学的研究生新生共618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42名、硕士研究生168名、代培研究生308名。

2011年9月3-5日,物理学院朱林繁、潘必才、王群、张文禄等4位教师,参加校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生招生宣讲团,在南京开展招生宣传及面试活动。此次活动吸引了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1200多名学子参加咨询。

2010年9月4日,物理学院召开2011级本科生迎新会,院长欧阳钟灿等院系领导及教师代表出席。物理学院共招收2011级新生291名,来自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2011年9月4日,第六届“困学守望”教学奖评审委员会会议召开,委员会主任欧阳钟灿及全体委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困学守望”教学奖章程,评选出冯玉瑜等3人获“终身成就奖”,宋光天等6人获“杰出教学奖”,李思敏等24人获“优秀教学奖”。

2011年9月6日,学校授予冯玉瑜等35人第六届“困学守望教学奖”,物理学院韩荣典、周子舫获“困学守望”育人终身成就奖,王晓平、崔宏滨、陈向军、霍剑青等4人获“困学守望”杰出教学奖,何海燕、王晓方、秦敢、潘海俊、张鹏飞、朱林繁、李弘、朱晓东、王春成、史保森、卢荣德、蒋作宏、黄环等13人获“困学守望”优秀教学奖。

2011年9月8日,物理学院举办2011级新生入学教育活动。

2011年9月8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表彰大会,物理学院向守平教授荣获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应邀参加了表彰大会。

2011年9月8日,物理学院举行2008级同学生涯规划动员会。

2011年9月9日,物理学院举办“感恩教师节”系列活动。

2011年9月9日,窦贤康副校长等来物理学院就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座谈。执行院长刘万东主持座谈会,物理学院各重点实验室及学科点负责人、杰出人才代表参加。

2011年9月9-11日,物理学院叶邦角、王冠中、朱晓东、袁业飞、涂涛等5位教师,参加校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生招生宣讲团,在武汉开展招生宣传及面试活动。来自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高校1000多名学子参加咨询。

2011年9月10日,应物理学院及天文学系的邀请,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南仁东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寻找地外生命与文明”学术报告。

2011年9月13日,科技部发布ITER专项2011国内项目立项通知,物理学院“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位形研究”项目成功立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丁卫星教授(大师讲席),经费总额为3500万元,主要目标是在我校建立KTX反场箍缩磁约束实验装置。

2011年9月13日,物理学院决定实行学院“教学秘书组”制度,确定物理学院本科生学籍由学院分年级统一管理。

2011年9月15日,中国物理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我院郭光灿、周先意、李定三位教授当选理事,郭光灿院士当选常务理事。近代物理系杜江峰教授获本届黄昆奖。

2011年9月17-19日,物理学院王冠中、刘衍文、涂涛等3位教师,参加学校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生招生宣讲团,在成都开展招生宣传及面试活动。来自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1000多名学子参加咨询。

2011年9月19日,学校举行第六届“困学守望”教学奖颁奖大会。捐资人刘亚东博士以及获奖教师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主持颁奖仪式。

2011年9月20-22日,“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物理及诊断联合研讨会暨ITER计划专项国内配套项目中期总结会”在我校召开。会议由物理学院俞昌旋教授、王少杰教授及刘万东教授所主持的三个重大项目组联合组织,国内磁约束聚变领域专家40余人参加。

2011年9月24日,物理学院在水上报告厅举办2011级迎新晚会。

2011年9月24-25日,宋克柱项目组承担的国家863子课题“高精度地震拖缆采集系统工程化样机研制”通过结题验收。

2011年9月24-26日,物理学院安琪、林子敬、段昌奎、涂涛等4位教师,参加学校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生招生宣讲团,在西安开展招生宣传及面试活动。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1000多名学子参加咨询。

2011年9月26日,学校表彰工会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物理学院荣获基层工会先进集体,李业龙、魏海莉、陆山、程路华荣获先进工会工作者,黄环荣获工会活动积极分子。

 

2011年9月26-30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上海天文台袁峰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AGN feedback at parsec scale”的学术报告。

2011年9月28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的“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成立。双方采用双聘方式,推动实质性合作。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双聘我校教授50名,物理学院陈增兵、郭光灿、张裕恒、杜江峰、陈仙辉、刘万东、李定、俞昌旋、秦宏、李晓光、林子敬、潘必才等12位教授被聘。

2011年9月,近代物理系汪晓莲教授退休,博士生导师返聘。

2011年9月,物理系王克勤高级工程师退休。

2011年9月,物理系王俊玲实验师退休。

2011年10月8-10日,空间暗物质探测项目第十次合作组会议在兰州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召开,我院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许咨宗教授、汪晓莲教授、安琪教授和封常青博士出席了会议。

2010年10月11日,《Nature • Physics》以“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ntanglement-assisted entropic uncertainty principle”为题刊载了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博士研究组的重要研究成果。该成果验证了新形式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实验表明,在待测粒子的“量子信息”事先被存储的情况下,可以违背传统的海森堡不确定关系。

 

2011年10月12-13日,因天文学系邀请,云南天文台韩占文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Ia型超新星”的学术报告。

2011年10月14-18日,由明海教授担任组织委员会主席,我校与塑料光纤制备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塑料光纤与聚合物光子学会议”在合肥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及香港地区的高等院校、研究所和企业的13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2011年10月16日,学校授予宣佳卉等45位同学第八届“杨亚校友基金-奖学金”,物理学院陈美娜、黄晓霞、林颖婷、王恬子、徐蔚等5位同学获此殊荣。

2011年10月16日,物理学院进行2011级研究生心理普查,共有174人参加。

2011年10月16日是,学校授予孙赵亿等15位同学第一届“信地奖学金”,物理学院李洪良、杨云帆同学获此殊荣。

2011年10月18日,物理系陈仙辉教授课题组在碱金属掺杂菲中发现了5开尔文温度的超导电性,在有机超导体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相关成果以“Superconductivity at 5 K in alkali-metal-doped phenanthrene”为题刊登在10月18日的《Nature•Communications》上。

2011年10月18日,中组部公布第一批“青年千人计划” 名单,共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143人。我校共有16人获批,其中物理学科入选的有孙玄、陈宇翱、陆朝阳等3位博士。

2011年10月18日,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公布了2011年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评选结果(科发人教字〔2011〕116号)。物理学院唐泽波、高炜博、吴刚、舒新文等4人的博士论文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共100篇)。唐泽波的论文题目为“RHIC能区高横动量J/的产生”,导师李澄教授;高炜博的论文题目为“多量子比特纠缠态及其应用”,导师潘建伟教授;吴刚的论文题目为“铁基高温超导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新材料的合成和输运性质研究”,导师陈仙辉教授;舒新文的论文题目为“活动星系核统一模型与铁K发射线”,导师王俊贤教授。李澄、潘建伟、陈仙辉、王俊贤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共97名)。

2011年10月20日,学校评出2010-2011学年度学生先进班集体。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三班荣膺“先进班集体标兵”;物理学院2009级本科四班,2010级本科二班、三班,近代物理系2010级硕士班等荣获“先进班集体”。

2011年10月21日,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新引进的讲师(支撑岗)何德勇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光学工程学科点。

2011年10月21日,物理学院研究生会举办主题为“中微子超光速之谜”的第六期学术茶话会。

2011年10月18-20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巴黎天体物理学院Alain Omont教授来访并作题为“Strongly lensed high redshift galaxies identified in Herschel wide surveys. Prospects for ALMA observations.”的学术报告。

2011年10月25日-26日,空间暗物质探测项目首席科学家常进研究员一行五人来访,校党委书记许武书记会见了常进等人,科技处罗喜胜、近代物理系陈向军、赵政国、安琪等教授参加了会见。

2011年10月26日,学校共授予36个班级2010-2011学年度先进班集体称号。物理学院2008级本科3班、2009级本科4班、2010级本科2班、2010级本科3班和近代物理系2010级硕士班荣获先进班集体,其中,2008级本科3班荣获先进班集休标兵。

2011年10月26-28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上海天文台沈俊太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Milky Way”的学术报告。

2011年10月27-29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国家天文台高亮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宇宙结构形成的数值模拟研究”的学术报告。

2011年10月29日,第三届应用物理秋令营在上海开营。教务处副处长汤家骏、物理学院副院长尹民带队参加了此次秋令营。

2011年10月30日,学校召开人才引进委员会会议,共讨论通过引进“百人计划”教授8人,物理学院申报的曹利明、袁军华2人以“百人计划”教授引进。

2011年10月31日,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董伟良、技术总监吴超和科技与信息部总经理于志杰一行访问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进行了技术交流与合作研讨。副校长朱长飞、校科技处副处长王兵、重点实验室王砚方教授、宋克柱副教授及相关师生参加了研讨会。

2011年10月31日,物理学院队在2011年学校运动会中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一名。

2011年10月,近代物理系陈银华教授退休,博士生导师返聘。

2011年11月2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第50批获资助人员名单,我院浦实、张少良两名博士后位列其中。

2011年11月8-10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上海天文台杨小虎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The galaxy-halo connection and the assembly of galaxies”的学术报告。

2011年11月11日,学校表彰2010-2011学年度校优秀学生工作者,物理学院张义红荣获优秀学生工作干部,刘晓华荣获优秀辅导员,张权、周海洋、李锋、鄢文标等4人荣获优秀班主任。

2011年11月13日,ITER计划专项2011年度国内研究项目“反场箍缩磁约束聚变位形研究”启动会召开。科技部基础司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处处长傅小锋和中国科学院基础局数理处副处长孔明辉应邀出席,副校长朱长飞到会并致辞,特邀专家俞昌旋、傅鹏、庄革、肖炳甲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主持。

2011年11月14-15日,应天文学系邀请,北京大学科维里天体物理研究所(KIAA)Peter Anders博士来访并作题为“Modelling stellar clusters, specific difficulties and advances”的学术报告。

2011年11月15日,学校授予刘小刚等22位同学第二届“USTC-GE奖学金”,物理学院乔俊卿和周勇2位同学获此殊荣。

2011年11月17日,执行院长刘万东在参加美国物理学会等离子体分会年会期间,主持了以科大校友为主的华人学者聚会,介绍学院情况及人才引进措施,40余位等离子体物理学界的中青年学者参加。

2011年11月17日,科技部下发了《关于批准建设心血管疾病等4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国科发基〔2011〕517号)。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联合申请的“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建设。

2011年11月17-22日,执行院长刘万东、粒子物理与技术中心主任赵政国教授访问美国密歇根大学,分别与文理学院副院长T. Tardif博士和J. E. Penner-Hahn博士以及物理系主任BOrr教授等进行了会谈,深入讨论了物理学院与密歇根大学物理系进一步合作事宜。双方确定了自2012暑期起开展“大学生研究计划”交流合作项目并签订了协议。

2011年11月19日,物理学院召开“交叉学科物理教程编写组”第四次会议,侯建国校长、尹民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社长郝诗仙以及全体编写组成员出席,程福臻教授主持会议。

2011年11月22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黄运锋研究组成功制备出八光子纠缠态,刷新了世界上多光子纠缠的制备和操作数目记录。该成果在线发表在本日的《Nature • Communications》上。

2011年11月24日,2011年度“宝钢教育奖”举行颁奖典礼。我校共有13名师生荣获

2011年宝钢教育奖。物理学院汪晓莲教授获宝钢优秀教师奖,陈晨同学获宝钢优秀学生奖。

2011年11月27日,2011中国科大“雏鹰杯”男子足球赛决赛暨闭幕式在东区体育场举行,物理学院队捧得冠军,实现“三连冠”。

2011年11月27-28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何平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自引力体系的平衡态统计力学”的学术报告。

2011年11月28日,学校授予李平等48人第六届“杨亚校友基金教育奖”,物理学院丁泽军、金革、王挺贵、尹民等4人获奖。

2011年11月28日,学校授予陈卿等10人第四届“平凡基金教育奖”,物理学院孙腊珍获奖。

2011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研究员应邀来校并作报告。

2011年11月,天文学系褚耀泉教授退休。

2011年11月,天文学系周宏岩教授人事调离至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组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与我校共建的“南极天文学研究室”,物理学院继续共同聘用。

2011年11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师甄素贞退休。

2011年11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技师张宏昌退休。

2011年12月1日,物理学院下文,推行“教授值班”制度和“项目主管教授”制度。

2011年12月3日,校团委主办纪念“一二·九”运动七十六周年文艺汇演,物理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参赛节目获得1个一等奖和2个优秀奖。

2011年12月3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芬兰和德国的研究组合作,在实验上实现了对开放量子系统环境的调控,观察到了开放系统演化的马尔科夫过程到非马尔科夫过程的突变现象。该成果刊登在12月3日的《Nature • Physics》期刊上。

2011年12月5-9日,由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担的“质子束团相位及束流能量测量电子学系统”原理样机项目,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2011年12月6日,杜江峰教授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合作,在金刚石N-V空位色心构成的单电子自旋体系中观测到了反常退相干现象,在利用量子噪声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相关工作发表在12月6日的《Nature •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2011年12月7日,物理学院召开教学检查师生座谈会,副院长尹民、校院教学督导组老师、各相关课程组组长以及各班学生代表参加。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物理学院潘建伟教授当选。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2011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近代物理系1958级校友、中科院理论物理所张肇西研究员当选;物理系1973级校友、中科院物理所沈保根研究员当选;近代物理系1987级校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当选。到目前为止,物理学院先后有12名本科毕业校友当选为两院院士,他们是:许祖彦(物理系1958级,2001年工程院院士)、赵忠贤(物理系1959级,1991年科学院院士)、王震西(物理系1959级,1995年工程院院士)、陈立泉(物理系1959级,2001年工程院院士)、饶子和(物理系1973级,2003年科学院院士)、沈保根(物理系1973级,2011年科学院院士)、侯建国(物理系1978级,2003年科学院院士)、张肇西(近代物理系1958级, 2011年科学院院士)、何多慧(近代物理系1959级,1995年工程院院士)、俞昌旋(近代物理系1959级,2007年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近代物理系1963级,1991年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近代物理系1987级,2011年科学院院士)。

2011年12月9日,近代物理系新引进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曹利民教授正式报到,就职于理论物理学科点。

2011年12月9日,物理学院姚宇西同学获“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2011年12月12-14日,应天文学系邀请,紫金山天文台冯珑珑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面向PETA/EXA时代的计算宇宙学”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4-18日,应天文学系邀请,SISSA国际研究生院天体物理部Alessandro Bressan教授来访并作题为“The role of AGB stars in stellar populations”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5日,物理系博士生达博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六届国际表面科学讨论会上获得最佳海报奖(The Best Poster Award)。

2011年12月15日,学校授予王俊贤、李澄、杜江峰、陈仙辉、郭光灿、潘建伟等6位教授“2011年度优秀研究生导师”荣誉称号(全校共27人)。

2011年12月15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陈民博士来访,并作题为“Recent progresses on laser wakefield accelerator at LBNL ”的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6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机械空间工程系著名教授Georgy R. Tynan来我校访问,并作题为“Drift Turbulence, Zonal Flows, Shear ExB Flows and the L-H Transition”的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19-20日,应等离子体物理学科点的邀请,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NL)武慧春博士来访,并作题为“基于相对论电子片的两种新型阿秒光源”的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21日,安徽省学位委员会公布第三届安徽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共评出30篇优秀博士论文、100篇优秀硕士论文。物理学院许金时、夏天阳、吴刚的博士论文荣获“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 ,陈红、楼捷的硕士论文获得“安徽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许金时的论文题目为“光子纠缠态制备、应用及演化的实验研究”,导师郭光灿院士;夏天阳论文题目为“残余引力波、再电离的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和偏振的解析谱、Yang-Mills 暗能量的研究”,导师张杨教授;吴刚论文题目为“铁基高温超导体和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新材料的合成和输运性质的研究”,导师陈仙辉教授;楼捷的论文题目为“WOx气敏薄膜与ZnO/Metal/ZnO金属介质多层膜的正电子研究”,导师叶邦角教授;陈红的论文题目为“KCoO和LiMoO单晶输运性质及BaKFeAs相图的研究”,导师陈仙辉教授。

2011年12月21日,应天文学系邀请,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润球研究员来访并作题为“双黑洞并合的相对论动力学”的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24日,物理学院召开2011年首届博士研究生学术年会,60余名博士研究生参加。

2011年12月29日,物理学院在全校范围内遴选聘任普通物理课程组负责人。聘任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刘斌教授任力学课程组组长,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高琛教授任光学课程组组长,物理学院朱晓东、叶邦角、陈向军教授分别任热学、电磁学、原子物理课程组组长。

2011年12月29日,物理学院确定5个项目主管教授。朱青峰副教授主管天文英才班项目,阴泽杰教授主管应用物理英才班项目,曾长淦教授主管严济慈英才班项目,陈向军教授主管本科招生改革项目,周正威教授主管研究生招生改革项目。

2011年12月29至2012年1月8日,应天文学系邀请,美国肯塔基大学物理系教授Gary J. Ferland来访并作题为“Understanding strong H2 emission in astronomical environments”的学术报告。

2011年12月30日,物理学院举行首届“吴杭生教授纪念奖学金”颁发仪式,侯建国校长给获奖者陈崑同学颁奖。“吴杭生教授纪念奖学金”是陈仙辉教授捐资设立,每年奖励一位在国内读研的本科成绩最好的物理系学生。

2011年12月31日,光学与光学工程系新引进的副教授许金时博士正式报到,就职于光学学科点。

2011年12月,物理学院郑坚教授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研究方向为“聚变等离子体的若干基本过程”。

2011年12月,天文学系褚耀泉教授退休,博士生导师返聘。

2011年12月,物理学院共有教职工241人,其中教授88人(博士生导师83人),特任教授5人,副教授75人,博士讲师20人,其他中级以下58人。流动人员91人,其中特任副教授14人,在站博士后38人,返聘博士生导师25人,兼职博导14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9名,中组部“千人计划”入选者 3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3 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7人。

2011年,物理学院共引进13人,退休11人,调离1人;新增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

2011年12月,物理学院在校本科生共1123名,其中 2008级272名,2009级296名(含交流生1名),2010级294名(含交流生3名),2011级本科生261名。在读研究生共114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009-2011级)455人,硕士研究生(2009-2011级)389人,代培研究生300人。

2011年12月,2010-2011学年,物理学院共有151名教员(其中退休返聘教员10名)承担了理论课堂教学202门,总授课13890学时;其中本科生基础课程137门,授课10050学时;专业课程65门,授课3840学时。

2011年12月,物理学院2011年度共有在研项目357项,全年到位科研经费14906.66万元。其中物理系63项1740.2万元,近代物理系198项102877.14万元,光学与光学工程系62项2280.50万元,天文学系29项508.72万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5项72.10万元。按项目来源统计,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30项3431.05万元,科技部项目55项6583.4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6项3927.37万元,其他部委项目9项129.3万元,教育部项目83项558.20万元,安徽省项目8项27.50万元,纵向合作经费24项245.34万元。共计183人主持项目,其中潘建伟教授、安琪教授、兰涛副教授、郑坚教授、杜江峰教授、张文禄教授、陈凯教授、秦宏教授、苑震生教授、周正威教授、丁卫星教授、刘万东教授、黄运峰教授、孙方稳副教授、李传锋副教授、陈帅教授、陈仙辉教授、李晓光教授、王晓平教授、郭光灿教授、叶邦角教授、赵政国教授、韩正甫教授、林子敬教授、丁泽军教授、明海教授、王群教授、陈增兵教授、何力新教授、王挺贵教授、刘衍文教授、李定教授、袁业飞教授等33人主持的项目年度到校经费超过100万元。

2011年12月,据不完全统计,物理学院2010年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的SCI 收录论文323篇,EI收录论文149篇。

2011年,物理学院以第一作者第一单位发表Nature Physics文章 2篇,Nature Photonics文章 2篇,Nature Communications文章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10篇;作为主要作者的高能物理大型国际合作组发表Science文章1篇,Nature Letter文章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文章4篇。

2011年12月,物理学院共申请10项发明专利(物理系4项,近代物理系3项,光学工程系3项),获得专利授权5项(物理系3项,光学工程系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2011年12月,2011年物理学院全年通过中科院ARP系统申请短期出国交流计116人次,出访包括美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法国、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12月,在任的学院、系行政、学术机构主要负责人如下:物理学院院长欧阳钟灿院士,执行院长刘万东教授,副院长叶邦角教授、尹民教授、张杨教授;物理学院党委书记叶邦角教授,副书记张增明副教授;物理系执行主任林子敬教授,近代物理系执行主任陈向军教授,光学与光学工程系主任许祖彦院士、执行主任韩正甫教授,天文学系主任严俊教授、执行主任袁业飞教授,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主任孙腊珍教授;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安琪教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等离子体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定教授,中国科学院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共同)主任王挺贵教授,安徽省光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明海教授,安徽省高校物理电子学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安琪教授。

责任编辑:topsky
】【打印繁体】 【推荐】【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物理学院2012年大事记 下一篇物理学院2010年大事记